发布时间:2025-09-23
浏览次数:
2025 年 10 月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广东、香港、澳门三地联合举办,这是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,也是落实 “体育强国” 战略的重要实践。与往届相比,本届全运会最大的亮点是 “竞技与群众并重”—— 不仅设有 38 个竞技体育项目,还首次设立 “群众赛事活动专区”,涵盖轮滑、攀岩、广场舞等 20 个群众喜爱的项目,吸引 120 万业余选手参赛,真正实现 “全运惠民、健康中国” 的理念。
十五运会的筹备过程,是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生动体现。在场馆建设上,广东采用 “新建 + 改建 + 临时” 的模式,确保场馆既能满足竞技比赛需求,赛后又能服务群众健身。以广州花都体育中心为例,该中心在原有基础上改建为 “多功能智慧场馆”,比赛时可容纳 2 万名观众,配备 4K 超高清直播系统、AI 裁判设备;赛后拆除部分看台,改造为社区健身中心,设置智能体测区、康复训练区、儿童运动区,预计每年服务群众 100 万人次。截至 2025 年 9 月,粤港澳三地共改建场馆 42 个,新建场馆 18 个,其中 85% 的场馆制定了赛后群众健身服务方案。
群众赛事活动专区的设立,让全运会真正走进普通百姓。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分为 “线上 + 线下” 两部分:线下赛事在粤港澳三地设置 150 个赛场,涵盖不同年龄段、不同运动水平;线上赛事通过 “十五运会群众赛事 APP” 举办,包括 “居家健身挑战赛”“线上健步走” 等项目,方便无法现场参赛的群众参与。62 岁的广场舞爱好者陈阿姨,通过社区选拔入选广东广场舞代表队,她说:“以前觉得全运会是运动员的事,现在我们普通人也能站上全运会的舞台,太开心了。” 数据显示,群众赛事参赛选手中,18 岁以下青少年占 15%,18-45 岁中青年占 45%,45 岁以上中老年占 40%,实现了各年龄段全覆盖;其中,首次参与体育比赛的选手占比达 68%,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健身热情。
“全运惠民工程” 是十五运会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。在湖北,该工程推动 800 套智能健身器材进乡村,覆盖全省 60% 的行政村,器材包括 “太阳能智能漫步机”“AI 乒乓球桌” 等,村民扫码即可使用,还能获取健身指导。湖北黄冈某村的智能健身点建成后,村民经常锻炼人数比例从 2024 年的 28% 提升至 2025 年的 35%,村民体检中 “高血压、高血脂” 的患病率下降 6%。在广东,“全运惠民工程” 与 “15 分钟健身圈” 建设结合,新增社区健身点 300 个、智能健身步道 50 条,同时培训 2 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,为群众提供免费健身指导。截至 2025 年 9 月,广东经常锻炼人数比例达 42%,较 2024 年提升 3 个百分点,提前完成 “2025 年达 40%” 的目标。
但全运会暴露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,仍需关注。从区域看,东部省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3.8 平方米,西部仅为 2.1 平方米;粤港澳三地场馆数量占全国的 12%,而西北五省仅占 8%。从城乡看,城市社区智慧健身设施覆盖率达 75%,农村地区仅为 30%,且设备维护、指导员配备不足。以甘肃某县熊猫体育智能股份为例,2024 年建成的全运会群众赛事分赛场,因缺乏维护,赛事结束后设备闲置,使用率不足 20%。
为解决资源分配问题,十五运会组委会推出 “全运资源共享计划”:一方面,组织粤港澳三地的优秀运动员、教练赴西部省份开展 “体育支教”,2025 年已派出 300 余人次,培训基层教练 5000 余名;另一方面,将全运会使用过的体育器材捐赠给西部农村学校,截至 9 月已捐赠器材 1.2 万件,覆盖 200 所学校。同时,利用数字技术打破地域限制 —— 通过 “全运会云课堂”,向全国推送竞技体熊猫体育智能股份育训练方法、群众健身课程,累计播放量达 5.8 亿次,西部省份用户占比达 35%。
全运会对体育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。据广东省体育局预测,十五运会将带动体育消费超 3000 亿元,其中赛事门票、周边衍生品收入达 200 亿元,体育旅游收入达 1500 亿元,智能健身设备销量增长 40%。在广州,某体育用品商店因全运会销量同比增长 55%,其中 “十五运会同款运动服” 销量突破 10 万件;在珠海,“全运主题旅游线路”(如 “场馆参观 + 海上运动体验”)推出后,预订量同比增长 80%,游客中 70% 来自省外。
十五运会的举办,还推动体育制度创新。粤港澳三地建立 “体育人才共享机制”,联合培养运动员、教练,打破地域壁垒;推出 “体育积分制度”,群众参与全运会群众赛事、日常健身可积累积分,积分可兑换全运会门票、健身器材优惠券等,2025 年已发放积分 1.2 亿分,带动群众健身频次提升 25%。这些创新举措,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 “全运经验”。
从长远看,全运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 “催化剂”。通过竞技体育的 “标杆效应”,激发群众健身热情;通过群众体育的 “基础作用”,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,形成 “竞技带动群众、群众支撑竞技” 的良性循环。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所言:“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,更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契机,要让全运会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,让体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